营养干预的一点小思考

最近和朋友聊关于营养干预、补充的一些话题,而且关于营养相关的内容也经常上热搜,比如“防猝死套餐”等等。

我其实就在想,其实有很多人有营养方面的需求,并且已经有配套相关的营养师、保健品市场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。但是,还能不能再做得更深,更专业一些呢?

我比较简单和抽象地列出下面这个图,横轴是人体信息获取形式、纵轴是营养服务的呈现形式:

Snipaste_2023-09-16_11-16-40.png

先看横轴。

比较低端的版本就是通过问卷、交谈等等形式展开,这样收集的信息的主观程度太高,而且很多情况下人们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填一个问题繁多的问卷(医学类问卷稍加设计就会变成长篇大论)。我曾经参加过的课题项目中就包括一个膳食营养问卷,里面列出了每一种蔬菜、肉类、调味品等等,需要一一向采访对象进行询问。每周吃几餐某种蔬菜,全靠采访对象回忆。这种方式不仅耗费时间精力,还只能得到一个精准程度一般的结果。

那么稍微深入一点的模式,就是化主观为客观。通过对人类生物样本的采集,比如头发、血样和尿样等等,通过检测和分析,可以挖掘出你的微量元素含量、激素水平等等客观指标,再据此分析出人体缺乏的营养素。

再看纵轴,关于营养干预的呈现形式。

最差的版本就是“你要均衡膳食,多吃蔬菜水果,多吃鱼类,戒烟戒酒等等”,此类营养干预几乎可以看成心灵鸡汤,但却广泛出现在各种指南和营养科普文章中。

而稍微深一点,精细化一点,就是提出具体的营养素类别,再推导出你应该补充的营养素类别或者具体食物。这样的营养方案其实已经不错了,但还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:

  1. 个性化不够:不同的人摄入同样的食物,其实消化吸收程度、在体内对生物指标和激素也不同;
  2. 时间维度上监测:在开始进行营养补充之后,怎么进行监测?是否已经补充够了? 等等……

所以接下来,我一直在想,营养干预如果继续往下做,还能做到什么程度?

比如从个性化角度,开始从基因组学层面和肠道菌群层面去融入到营养精准化干预?或者将长期持续性监测加入营养监测?亦或者通过人体仿真模型进行复合型营养研究?还是希望看到营养干预有下一步的创新进展。

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。